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要闻>>正文

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 次  

2022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双一流”共建项目资助,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主办的“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保险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加此次研讨。会议由保险学院精算系系主任郑苏晋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保险学院院长、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李晓林教授为本次研讨会致辞。李教授认为,惠民保是社会上近两年最热、议论最多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险产品之一,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商业健康保险,特别是与基本医保的配合方式意义重大,但仅通过惠民保作用有限。这既因为保险行业发达度不高,也因为医保部门主导性较强,保险企业乃至保险行业沟通和协调程度不够。除此之外,李教授还介绍了保险学院精算系各方面的工作尝试与进展以及为了推动健康保障所做的研究与创新突破,并预祝研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李晓林教授致辞

第一位演讲人是浙江省医保研究会副会长王平洋教授,他以浙江惠民保的亲身推动和参与实践者的身份,介绍了浙江省惠民保的发展现状。王教授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取得的成效及其“两低七高”的特点,即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高续保率、高便捷性、高赔付率、高减负率、高公益性。王平洋教授指出,“浙里惠民保”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投保人群的总体受益率偏低,健康人群投保率偏低,产品设计总体比较粗糙等。王教授总结说,在惠民保不断探索过程中,得益于浙江政府勇于尝试、保险基础较好、群众认可程度高,因此综合表现良好,浙江省将在惠民保领域继续前进。


王平洋教授分享研究

第二位演讲人是南开大学保险系朱铭来教授,他分享了题为“普惠险参与罕见病多层次保障的研究”的演讲。朱教授首先介绍了罕见病的基本医疗保障现状以及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及实践。商业普惠险保障罕见病的模式主要分为目录内保障、特药保障、目录外保障和其他保障。朱教授以“戈谢病”为例分析了罕见病的普惠险产品定价流程,并总结了完善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的建议,如优先保障普惠险项目运营的稳定性、妥善应对医保待遇清单统一和优化罕见病的保障责任等。

朱铭来教授分享研究

第三位演讲人是人保资深专家兼副总经理杨慧晶女士,她首先介绍了惠民保的发展历史,其产品特点为一城一品,价格普惠;模式特点为以政府指导为准则,遵循商业保险经营规律;而运营特点则为通过多方合作,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作为惠民保承保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之一,杨女士就人保财险惠民业务发展的情况、各地项目案例进行介绍,并在演讲最后进行展望,认为在未来1-2年内惠民保会覆盖全国的主要城市,在解决统一定价的逆选择风险、行业声誉和舆情风险等问题的同时,通过丰富保险责任提供更实用的增值服务,通过科技赋能强化服务提供形式。

第四位演讲人是中再寿险产品开发处处长王明彦先生,他从再保领域的角度出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2022年惠民保市场与产品趋势的介绍。在对市场的介绍中,王明彦先生从项目、城市、统筹级别、参保公司、参保率等维度出发,描绘了惠民保市场持续增长的现状,并且明确提出,政府支持是确保参保率的重要因素,而个账开放则是最重要的政府参与形式之一。在对惠民保产品的介绍中,王明彦先生根据产品价格逐渐提升的现象,引出“医保内+自费+特药”的产品结构变化趋势与“免赔额与赔付比例逐渐降低”的待遇变化趋势,并详细地介绍了特药目录的升级调整这一内容。王明彦先生的分享从再保的视角出发,以众多数据作为支撑,与行业动态紧密结合,为与会嘉宾清晰地展示了惠民保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五位演讲人是镁信健康产品创新中心负责人汤培培女士,她为大家带来了“惠民保——未来普惠健康保障服务新入口”的主题演讲。汤培培女士指出,在惠民保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减轻个人自费负担的效果显著,并且重大疾病既往症患者获益明显,但在参保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惠民保业务仍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参保率不足、风险分散化程度不高、赔付率过大仍然限制着惠民保业务的发展。在演讲的最后,汤培培女士以苏惠保中“惠守护”的服务创新模式以及商保窗口服务的案例,强调了惠民保在开展普惠健康保障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慧晶女士、王明彦先生、汤培培女士分享研究

研讨会最后由保险学院副院长、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周桦教授做总结发言。周桦教授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带来的精彩研讨内容,为参会人员进行了惠民保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介绍,相信本次研讨会会对惠民保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周桦教授做总结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