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中央财经大学调研团队一行10人(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毛磊副教授、研究生辅导员王维、6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在副院长郑苏晋教授的带领下,与凌云县金融监管部门、人保财险、太平洋寿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北部湾财险和华安产险等6家保险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农业保险推广、产品创新、新技术应用与数据共享、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双精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破解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瓶颈,探索更可持续、更高效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调研座谈会现场
调研座谈会上,金融监管局代表何迺成介绍了凌云县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宣传与推广工作,每年均组织宣传政策下乡入户、推动农业保险普及。然而,他也坦言,尽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际效果较为有限。他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政府正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期望做到地理信息、种植数据与保险公司实时共享,为保险精准定价和快速理赔提供支持。
6家保险机构代表围绕各自承保业务情况、理赔情况和目前对凌云县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困境等作了发言。调研团队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凌云县农业保险承保各类农作物总面积达20000亩,各公司分片区承保,主要险种为传统的损失补偿保险和收入保险,尚未推广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等创新模式。这一方面反映出农业保险已在县域内初步建立基础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保障手段与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多元需求存在差距。
与会保险公司代表普遍反映,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虽由政府牵头开发,但在推广阶段缺乏政府信用背书,导致农户参保意愿低、逆选择现象较为突出。加上农业保险保费收取难、下沉服务成本高,保险公司组织人员下乡展业和收取保费面临运营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等现实困难。除政策性保险外,纯商业性农业保险也面临严峻挑战。保险机构指出,由于整个凌云地区专业保险代理人严重匮乏,加上广大农户保险意识普遍较弱,商业险种销售情况不佳。尽管部分公司已尝试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农田面积、作物种类、生长态势等进行精准识别和风险画像,但数据来源不一、标准缺失等问题仍制约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会公司代表呼吁政府应牵头建立县域统一的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提升保险服务的精确度和效率。
副院长郑苏晋教授在听取各代表发言后表示,中央财经大学调研团队将系统梳理本次调研搜集到的各种问题,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协助地方政府和保险企业开展更精准的政策设计与模式创新。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调研座谈会系统梳理了凌云县农业保险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揭示了从产品设计、推广方式、数据基建到服务网络等多维度深层次问题。未来,政企学三方可在数据平台共建、创新保险试点、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走向“保收入”“保价格”,为凌云县农业现代化、农业保险“双精准”工作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撰稿:唐卓邑;审稿:王维、郑苏晋;编辑:王维;审核:郑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