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保险学院师生应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7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管理与精算事业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由山东财经大学与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风险管理与精算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在山东财经大学成功举行。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郑苏晋教授、池义春研究员以及四名在读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10月10日,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风险管理与精算分会举行换届会议,我院李晓林教授当选顾问,池义春研究员当选副理事长,郑苏晋教授当选常务理事,韦晓副教授当选为理事。

10月11日上午,池义春研究员主持了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10月12日,郑苏晋教授在精算教育论坛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发展对高校保险人才培养的影响”的报告。

郑苏晋教授、池义春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10月11日下午,乔智同学在“养老保险与精算”平行论坛上汇报了论文“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基于参保人就业身份差异的精算分析”。他基于非私营单位职工、私营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在参保率与遵缴率方面的差异构建养老金收支精算模型,对制度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遵缴率低是未来收支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吕思聪同学在“风险建模与精算”平行论坛上汇报了论文“Pricing and Optimal Surrender Strategies for Variable Annuities with Correlated Interest Rates and Jump-Diffusion Equity”。她在具有相关性的跳跃扩散股票市场与Hull-White随机利率框架下,运用二维傅里叶余弦方法对变额年金合同的最优退保价值进行定价计算,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系统探讨了利率与股价相关性及合同参数对最优退保溢价的影响,强调了相关性建模在变额年金定价中的重要性。

齐梦佳同学在“风险建模与精算”平行论坛上汇报了论文“Disentangling risk and time for optimal prevention”。她采用Kreps和Porteus(1978)及Selden(1978)提出的时间偏好模型(KPS偏好),研究谨慎性对两期最优预防行为的影响。以消费平滑为基准,考虑风险厌恶者,发现谨慎性对预防投入有正向作用,扩展了Menegatti(2009)的结论,并进一步将该结论推广至风险偏好者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厌恶者。当储蓄行为内生化后,不确定性解决的时间偏好变得无关,边际效用的曲率成为唯一关键因素。据此,她识别出一类谨慎者和一类不谨慎者,其预防努力与风险中性者一致。研究表明,跨期偏好的结构对谨慎性与预防之间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

高思琦同学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平行论坛上汇报了论文“中国居民商业保险投保行为的代际流动研究”。她表示,在经济结构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居民商业保险投保行为的代际流动情况深刻影响我国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她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保险参与和保险支出两个维度考察商业保险投保行为的代际关联和代际流动,并对驱动代际流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索,从代际流动视角揭示了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为优化保险产品代际衔接,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我院在读博士生在分会场汇报论文

参会结束后,部分与会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乔智: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盛会,我们在会议中交换思想,结识朋友。本次会议上,我学习了多位养老保险与精算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中,从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希望未来能够与他们加强联系和互动,共同做出富有价值的研究。

吕思聪:本次大会为与会师生提供了与国内外学者深入交流的宝贵平台,让我对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的前沿方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思想前沿,涵盖了健康与养老保险、巨灾与气候风险、风险度量与资产定价、以及精算理论与方法等多个领域。通过参会,我深切体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联系,也更加坚定了在精算建模与风险管理领域持续探索的信心。

高思琦: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为我打开了深入行业的窗口。专家们的主旨演讲聚焦风险管理的创新思维与精算理论前沿,拓宽了我的知识宽度和认知深度。平行论坛中,专家们针对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拓展方向给出指导意见,令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会把这些见解融入论文修改,让研究框架更规范、论证更具说服力,也更贴合行业实际应用需求。

本次参会师生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交流支持计划”资助。


(撰稿:乔智;审稿:郑苏晋;编辑:王维;审核: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