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保险学院举办“名家讲堂”2025年第七讲

作者:发布时间:2025-08-30

2025年8月27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主办的“名家讲堂”2025年第七讲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6举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联合主编刘庆民担任主讲嘉宾,以“学习与非对称理性”为题,带来一场聚焦有限理性与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动态博弈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周桦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我校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线上线下积极参与。

在下午的报告中,刘庆民教授深入探讨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其中一方为具备完全理性且掌握私人信息的发送者(如专家、媒体或企业),另一方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行动、无私人信息的接收者(如决策者、选民或监管机构)。该模型着重分析在认知资源不对称的情形中,信念如何形成、行为模式怎样演化,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应如何回应这类信息与理性层次的非对称性。刘教授指出,传统博弈论通常假设参与者具有对称的理性结构与完整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在真实场景中——如药企与FDA之间的审批沟通、媒体对选民的观点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教育互动等——一方往往拥有显著的信息或认知优势。通过引入有限自动机(finite automata)建模接收方的有限记忆与更新规则,他系统分析了发送者如何策略性地生成信号以影响接收者的信念与行为,以及接收者又应如何设计学习机制以抵御策略性操纵、提取有效信息。


刘庆民教授作讲座

研究进一步提出“简约协议”(parsimonious protocols)的概念,证明了在有限状态约束下,接收者可通过优化机制设计达到信息提取与激励兼容之间的平衡,并推导出在不同信号精度与先验信念条件下接收者所能达到的最优期望效用。结果显示,当接收者的记忆状态数目增加时,其所能实现的最大效用逼近一个明确的上界,且该结果与信号结构的分散度(γ)密切相关。讲座过程中,刘庆民教授结合经济监管、舆论引导、教育互动等现实案例,生动阐述了理论模型的行为启示与应用价值,引发在座师生的强烈兴趣与积极提问。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模型设定与现实政策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有限理性建模的实际基础、以及算法在机制设计中的可实施性等问题,与刘庆民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讲座在热烈融洽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


线下讲座现场

“名家讲堂”作为保险学院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持续聚焦前沿经济与保险精算理论。学院未来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理论创新,为中国金融与保险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撰稿:刘子宁;审稿:周桦;编辑:王维;审核:周桦、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