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保险学院师生应邀赴乌鲁木齐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并宣讲论文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29

2025年7月9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CCIRM 2025)在新疆财经大学召开。我院毛磊副教授、王玲助理教授、2023级保险学博士研究生何泽秀、2024级保险学博士研究生苏子桐、2024级保险学博士研究生丰远博、2024级保险学博士研究生续一天、2024精算学硕士研究生冉眷甫、2024保险专硕研究生郑昕怡、2024保险专硕研究生谢珺的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被会议录用,八位师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宣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7月10日,王玲助理教授在“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分论坛上汇报了论文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a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 with random risk aversion。该论文研究了一类面临随机风险偏好的固定缴费型养老金计划成员的均衡投资策略。模型同时考虑了养老金计划的下行保护与随机通货膨胀因素。该养老金计划成员被允许在金融市场中投资于现金、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以及股票。除金融市场风险外,养老金账户财富还受到成员随机缴费的影响。为处理因引入随机风险厌恶而导致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论文首先将原问题转化为自融资投资问题,并在幂效用函数下,推导出均衡投资策略的半解析形式,该形式可归结为一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数值分析表明,若使用期望风险厌恶替代随机风险厌恶,将导致养老金计划成员遭受显著的福利损失。

何泽秀在博士生论坛“保险市场发展与监管&风险管理”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周桦教授合作的研究《监管强度与产险公司避税行为:博弈模型和准自然实验》。该研究从保险监管层和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并选取保险公司数据构造了一项准自然实验,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探讨了保险业监管增强与产险公司避税水平的关系,发现保险业监管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产险公司避税水平。

何泽秀宣讲论文

苏子桐在博士生论坛“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郑敏教授合作的研究《非正式护理、健康预防与长期护理政策》。该研究立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长期护理需求激增的现实挑战,聚焦非正式护理、健康预防与政策设计的互动关系。论文构建了独生子女家庭议价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内部的决策逻辑:父母在年轻时通过储蓄、健康预防投资降低老年失能风险,失能后与子女通过家庭议价确定护理量与转移支付。研究发现,子女提供的非正式护理量由市场工资水平决定,二者呈反向变化关系;健康预防与储蓄存在动态关系——当健康状态消费边际效用低于失能状态时,二者呈替代关系,反之则呈互补关系。另外,健康预防能有效降低失能概率,缩减公共长期护理福利的最优规模,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他建议确立“预防为先”战略,通过税收优惠、健康补贴激励个人健康投资;强化家庭照护支持;推动政策协同,如建立养老金与健康账户联动机制,最大化政策效能。

苏子桐宣讲论文

丰远博在博士生论坛“人寿健康保险”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周桦教授合作的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定价研究——基于集成学习方法与非齐次马氏链视角》。该研究针对中国老龄化加速下失能照护需求激增的痛点,融合了集成学习算法和非齐次马尔科夫链构建了一个精确的精算定价模型,预测了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并对集成学习算法进行可解释分析,突破了传统定价模型存在的局限。报告结束后,分会场与会专家点评人对报告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给予评价和指导,并就算法和数据的选取与使用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

丰远博宣讲论文

续一天在博士生论坛“精算学”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周桦教授合作的研究《基于正向跳跃风险的长寿债券定价研究》。该研究从长寿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对传统Lee-Carter模型进行拓展,引入正向跳跃因子并捕捉突发死亡率上升风险,构建多因素长寿指数以区分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在风险中性定价框架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完全市场的长寿债券定价方案,为养老金与保险机构对冲长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续一天宣讲论文

冉眷甫在“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伍慧玲教授合作的研究《退休后的最优消费和年金化比例决策》。该研究假设退休者以最大化生存周期内的累计消费效用均值为目标进行投资和年金决策,得到了最优决策解析解,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退休者年金化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带幂效用的离散时间动态多期消费决策模型是该研究中退休时刻选择完全不年金化的退化情况。同时,该框架下退休者的超支消费行为与现有研究具有显著差异。

冉眷甫宣讲论文

谢珺在“人寿健康保险”分会场上汇报了与导师管贻升教授合作的研究Is Confucianism Shaping People’s Life Insurance Purchasing Behavior?。该研究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其如何影响居民的商业寿险购买行为。通过构建微观调查数据与区域文化指标,研究发现儒家文化整体上对寿险购买存在抑制效应,但其强调“家庭责任”等能够增强投保意愿,而“传宗接代”与“重男轻女”则显著削弱保险需求。

谢珺宣讲论文

7月11日,毛磊副教授在特邀主题论坛“行为保险学”分论坛上汇报了其研究成果《理赔信任、保险赔付与投保决策》。该研究指出保险赔付可以放松投保人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增加投保(收入效应),也可以通过增加投保人对理赔的信任程度从而增加投保(信任效应)。该研究利用梅州市农户投保农业保险和保险理赔的多期数据分析发现:参保农户获得保险赔付会显著提高农户对下一期保险的投保率;由于保险赔付的信任效应,其他临近农户获得保险赔付也会提高农户对于下一期保险的投保率;乡村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显著强化了保险赔付的信任效应。

毛磊副教授宣讲论文

郑昕怡在“行为保险学”分论坛上汇报了与导师管贻升教授合作的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对家庭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该研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至2021年的数据,构建家庭保险配置决策和保险需求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极端气候对家庭保险决策的影响,揭了示气候风险认知、家庭经济特征与保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家庭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保险行为偏好与策略,为保险公司优化产品设计和政府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郑昕怡宣讲论文

在参会期间,与会师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就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农业保险与保险科技创新等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收获了许多科研工作方面的宝贵建议,对风险管理与保险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参会结束后,与会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悟。

2023级保险博何泽秀:本次会议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我们与各位学术同行的交流,有助于跟进学术前沿,令我获益良多。CCIRM 2025不仅为我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更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深度交流、协同共进的宝贵契机。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理论驱动实践、数据赋能决策”的理念,精进专业技能,为保险与精算学术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级保险博苏子桐:本次参会对我而言是一次很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让我体验了学术会议的氛围,并提升了自身的学术能力。受会议邀请,宾夕法尼亚大学方汉明教授、夏威夷大学艾菁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杨海亮教授分别做了特邀演讲,其中,方汉明教授题为Life Insurance and Life Settlement Markets 的报告,尤为令我深受启发,其让我从新的视角对寿险、健康险、保险市场的有关要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而后续自己的报告交流过程,以及其他分会场的精彩报告,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素养,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我对不同领域的理解与见解。

2024级保险博丰远博:本次学术盛会不仅为我国保险教育与精算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碰撞机会,也有效拓宽了与会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对加强校际合作、构建多元化研究平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大会期间的专题报告与分组研讨既涵盖了先进的统计学习与精算模型,也兼顾了宏观政策与行业实践,使参会师生受益匪浅。CCIRM 2025不仅为师生打开了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更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同气连枝的宝贵舞台。

2024级保险博续一天:本次大会为我国保险与精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拓展了研究视野,促进了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会议报告涵盖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模型的多维度议题,既聚焦前沿统计方法与精算技术,也关注行业现实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令人受益匪浅。CCIRM 2025为我提供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学习、展示研究成果的珍贵机会。未来,我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交叉创新”的研究路径,持续探索保险与风险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为中国精算与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3级精算学硕士冉眷甫本次大会在学界与业界的前沿研究分享让我收获颇丰,尤其在养老金与社会保障等议题上,让我对风险管理有了更深认知,拓宽了实务视野,对后续工作方向更清晰。会上专家们针对养老金投资组合策略、社会保障体系解析使我受益匪浅,后续我也会尝试将这类学术研究中的分析框架与实际工作场景结合,探索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思路。

2024保险专硕郑昕怡:本次会议不仅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也展示了保险科技、巨灾风险等前沿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学者交流,我更加认识到风险管理研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独特价值,也意识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会议报告和讨论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使我对保险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这次参会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坚定了我投身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的学术信念。

2024保险专硕谢珺本次大会使我深切感受到跨文化比较和实证分析在保险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因素与风险管理的结合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为我后续研究改进提供了有益参考。

以上师生此次参会得到“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交流支持计划”资助。


(撰稿:何泽秀;审稿:郑苏晋;编辑:王维;审核:郑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