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法治之光”辅导员工作室普法微课堂 第3讲:《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年修改了哪些规定

作者:法治之光辅导员工作室发布时间:2025-07-03

“法治之光”辅导员工作室普法微课堂 第3讲:

《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年修改了哪些规定



  20256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将于20261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重大修改,旨在适应新时代社会治安管理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并优化执法程序。以下是主要修改内容及依据:


一、主要修改内容

  1. 明确正当防卫制度,避免还手即互殴争议

新法第十九条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也就是说,公民为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只要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不认定为违法;即使超出必要限度,也应减轻处罚。

案例影响:此前山东淄博张女士被醉酒者殴打后反击,曾被认定为互殴,新法实施后类似情况将不再错误处罚。

修改依据:回应社会对防卫权争议,避免公安机关和稀泥式执法,体现法不向不法让步原则。


2. 强化未成年人违法惩处与矫治

新法降低了“拘留”执行的门槛:

  14-16周岁:一年内两次违法,或初次违法但情节恶劣(如校园暴力),可执行拘留。

  16-18周岁:初次违法但情节严重(如恶性斗殴),也可拘留。

  矫治教育衔接:对不予拘留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需采取矫治教育措施,避免一放了之

  修改依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2024年检察机关受理未成年嫌疑人超10万),需平衡惩戒与教育。


  3. 严管校园欺凌,强化学校责任

新增规定:殴打、侮辱、恐吓等欺凌行为,公安机关必须处罚并采取矫治措施。

学校追责:瞒报或处置不力的学校将被责令改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修改依据:校园欺凌问题突出,需建立公安机关与学校的协同治理机制。


4. 新增违法行为处罚范围

  高空抛物:未构成犯罪的抛物行为纳入治安处罚。

  无人机黑飞:危害公共安全的违规飞行明确禁止。

  烈性犬伤人:违规饲养且拒不改正或致人伤害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个人信息贩卖:违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列为侵犯权利行为。

  修改依据:填补法律空白,应对新型社会问题(如无人机滥用、个人信息泄露)。


 5. 优化执法程序与保障公民权利

执法规范化:

 警察执法需出示人民警察证,全程录音录像。

 限制一人执法情形,避免执法争议。

 人性化措施:

 拘留期间遇升学考试、亲属病危等可申请暂缓执行。

 治安违法记录封存,避免轻微违法影响就业。

 修改依据:落实执法规范化要求,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修改原因解读

本次修订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形势变化:现行法施行近20年,需应对新型违法行为(如无人机滥用、网络犯罪);二是司法实践需求:如正当防卫认定模糊、未成年人违法处置争议等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实现政策衔接:衔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矫治教育措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精神;四是回应公众诉求:例如烈性犬管理、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

新法的实施将推动社会治安治理从“事后惩戒”向“源头预防”转变,提升执法规范性与公民权利保障水平。


 供稿:“法治之光”辅导员工作室

审稿:杨德齐

 审核: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