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年少风华共历三十载风雨
-----采访冯寒松老师
被采访者:冯寒松
记录人:张雨雯雯、刘心怡
为纪念中央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我们邀请到了保险学院的冯寒松老师谈一谈值此母校七十周年华诞她印象中的中财大和她期望中的中财大。谈及自己的一生,冯老师说她这一生大半都奉献给了中央财经大学(原称中央财经学院),从62年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中央财经学院金融系就读,到66年毕业,再到79年学校重建后被调回学校工作,并担任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主任,与学校共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冯老师说,在中财任职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财让她成长起来,她以自己是中财人而骄傲。
回忆起在中财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活,冯老师也感慨颇多,她向我们讲述了中央财大保险学院砥砺奋进的历史沿革:在1980年的时候保险学院还只是保险系,隶属于金融学院,一直到85年才成立了现在的保险学院。那时候只有人民保险一家保险公司,因而社会对保院学生的需求很少,招的学生也少,只有100多个学生,81年因校舍问题保院停招学生,86年只招了30人,88年甚至只招了20人。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保险公司稍微多了一点,但主要出路还是人保。一直到92年的时候学校不包分配了,保险公司也多了起来,所以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提到当时的工作环境,冯老师说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条件不是很好,教工队伍不稳定,更多的学生都选择出去任职,而不会选择留校当老师,学校只好请人保总公司的一些又有理论有实践的老同志来给我们讲课,真正自己的老师很少。我们很好奇问冯老师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是什么使她选择继续留在中财,她说当时文革后学校恢复创办,我们知道后就觉得“心里好高兴呀”,所以联合我们班的同学给班主任老师写了一封信,想他诉说欣喜之情。班主任老师回信说学校重建之后很缺老师,希望我们回来任教。因为在中财学习的四年,与中财有了很深厚的感情,什么也没想就毅然决然地回来了。一开始是在金融系任职当班主任,后来成立保险系的时候,以前的教过我的老师动员我来保险系。虽然新成立的系和金融系相比条件肯定是要差一些的,但是那时年轻的党员还很少,保险系的工作又反正都要有人干,那我就搞这个吧。当时只凭着“没有人也去闯吧”的决心就接下来这个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啊。
当被问及工经历作,她告诉我们学生工作一定要做得深,做得细。她初到保险系时还没什么工作的经验,只想着这些孩子离家来到北京,什么东西都不是很适应,从生活上面要对他们很关心,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尽可能帮着解决。并且一视同仁很重要。她说,有些同学刚来的时候盖也没盖的,垫也没垫的,那真是生活很艰苦的。本来人家就觉得不如别人生活富裕、见多识广,你要在有点什么,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从我这来说是没有一点歧视,是一视同仁的。甚至有一个学生毕业以后每年都打电话来,说“最想的就是您,从来没有瞧不起我们...”“干嘛要瞧不起你们呀?我也是穷孩子出来的,不可能的。”冯老师如是说。她还说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去。学生和老师总归是有一定距离的,要让他们的思想向你敞开,真的很不容易,真的要经常和同学在一起。
提起印象最深的那个学生,冯老师说如果非要说,那就是李东荣啊!他当时是工作了8、9年之后恢复高考的时候才考到咱们学校的,所以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学习相当的用功,学习特别挣气。后来当了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因为他特别廉政,出行都是走路啊骑车啊,也从不出去参加应酬;人又很勤奋,工作踏踏实实的,退休以后银行叫他回去工作他也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上,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
聊完学生工作,我们问冯老师学校举办的让她印象深刻的活动,老师说当时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是很多的,但她说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国庆节的时候参加天安门游行,她们提前很久就要练国庆的团体操和游行队伍,国庆节游行之后要全体人民一同涌向天安门,人很挤,“我们都不用走的,人拥着你就走了”,要是欢迎外宾的话还要做花,在长安街两旁等车队过来一起欢呼来迎接他们。
我们都知道中财有一座龙马雕塑,于是请教冯老师龙马精神的意义。龙马精神是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它对中财人是有引导作用的,是促使中财发展的精神引领,冯老师如是说。
冯老师希望学校发展越来越好,她一直关注近几年学校的发展,中财的校友期刊她几乎一期不落地看。提起中财的近况,她甚至比我们这些在读生还熟悉:中财的学生在多项比赛中获得很好的名次,师资队伍也建设的越来越好。她希望我们中财的孩子能成为有信仰的人,不要随便受到利益的诱惑,要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是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当什么大官,做什么大事,起码要不负社会、不负人,尽量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点事,搞好工作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对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一定要起个好作用。
冯老师可谓保险学院的元老,从保院建立起来之后就兢兢业业地为保院开创了广阔新天地。当保院的条件还不太好的时候她选择加入,当一愁学生,二愁老师的时候她为此着急担忧,当学生有了难处,她挺身协助……正是有她这样将一腔热血奉献于中央财经大学的老一辈人把工作做深再做深,做细再做细,才有了我们中央财大今天的壮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