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要闻>>正文

保险学院举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7-18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为深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险学院于7月17日举办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社会保障学科专家学者应邀赴会,围绕如何发挥既有学科优势、增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办学特色,介绍了各自举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成功经验、特色做法,分享建设经验,共谋发展之路,共绘人才培养蓝图,为我校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办学水平出谋划策。

保险学院徐晓华副院长致辞,张建伟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教授发表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理念、尝试与反思》的演讲,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思考的能力,历练智性和性情,磨砺品质和心性,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并介绍了近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改革尝试。朱教授认为,在专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思想是发展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秉持“少而精”原则设置专业课程,注重跨学科理论的学习,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俊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案例分析的社会保障教学》的发言,介绍了将社会保障案例和经济学原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以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还谈及开展头脑风暴法教学的体会,提出了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保障问题的不足,比如定量研究方法无法将文化、政治和心理等定性因素纳入模型,抽象研究范式还可能导致得出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结论等。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副教授系统介绍了该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出版的各国社保制度研究系列丛书、《国际社会保障动态》橙皮书等研究成果。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鲁全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学分设置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和就业情况,指出社保专业的学生在人力资源岗位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做法,比如坚持板书,以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坚持让学生课前预习等。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姚建平副教授介绍了该校社保专业设置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强调指出,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科竞赛、毕业实习和写作毕业论文时,要注意选题的连贯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谢琼研究员介绍了该校社会保障学科的设置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提出学科建设应注意整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教学要突出特色,授课方式采取讨论式方法,以及开展暑期夏令营选拔人才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学系主任孙守纪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设计情况、师资力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张翔院副教授介绍了浙大社保专业课程设置和招生规模等情况,分享了浙大在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做法,详细说明了浙大在研究生录取方面的最新改革措施,强调通过改革录取方式,使更多有学术兴趣的同学能有机会继续深造,把学生在绩点上的竞争转移到科研方面的竞争上。

列席会议的北京北控伟仕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公司开发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校社保实训软件的情况,表达了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举办高校社保技能大赛等设想。

我校图书馆副馆长王玉玫副教授,保险学院杨再贵教授、周渭兵教授、刘钧教授、李晨光、郝佳、毛磊等教师到会,就开发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编写教材、增强专业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问题与校外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此次会议有助于准确把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教学与科研发展趋势,促进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提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