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中央财经大学调研团队一行9人(研究生辅导员王维、6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在保险学院副院长郑苏晋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广西南宁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百城万企”专项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农村工作处副处长杨曼宇、广西财政厅金融处主任科员何媛,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梁春露,北部湾财险党委书记林峰,北部湾财险总经理严国琼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双方就农业保险发展、科技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北部湾财险调研座谈会现场
座谈伊始,北部湾财险党委书记林峰对调研团队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部湾财险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公司立足广西农业大省实际,已形成覆盖政策性农险、商业性农险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但当前,公司仍面临数据碎片化、承保理赔精准度不足等挑战,如广西喀斯特地貌导致地块细碎化,传统手工登记易失真;养殖业动态监测成本高,耳标脱落、防疫限制等问题影响定损客观性;茶叶、桑蚕等特色产业缺乏标准化参数,商业保险介入难度大等。
副院长郑苏晋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以及调研团队前往凌云县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建设情况和本次“百城万企”调研的背景。她表示,“百城万企”调研作为中央财经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充分调动政企校等各方资源,建立一批“百城万企”中国式现代化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引导研究生将专业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相结合,健全具有“财经黄埔”品牌特色的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她希望后续能够与北部湾财险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北部湾财险副总经理、广西分公司总经理苏万治详细介绍了北部湾财险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情况,并总结了广西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多元数据混杂,标准难以统一,协保员年领偏大,对科技类产品使用不熟练,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较高,技术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特色产业种植数据和标准化不精准,定损与理赔存在偏差等痛点。他希望政府企业能够协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农业保险业务体系和系统建设,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建立起符合广西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农业保险体系。
调研团队成员依次分享了在凌云县的调研成果。调研团队针对当地茶叶价格波动大、农户参保意愿低等问题,提出规模化种植、合作社运营等建议,提倡推广盛园茶叶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生产溯源体系,多方协作推行“保险+期货”模式助力农业稳收增产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梁春露表示,广西金投集团旗下拥有保险、银行、租赁等全牌照金融资源,集团也十分注重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与40个帮扶村,22个重点帮扶村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集团也一直在推动京桂学子相互交流,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她表示,金投集团期待与高校深化合作,强化校企联动,探索“科技+金融+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农村工作处副处长杨曼宇表示,广西试点地区正通过跨部门协作破解农业保险数据孤岛难题,推动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多方联合发文,以“桂惠农”平台建设为核心,整合气象、土地确权、财政补贴等数据,构建农业“一张图”管理体系的“田东模式”,实现了“政府-农户-企业”的数据贯通,系统融合和利益共享。
财政厅金融处何媛表示,目前自治区金融监管局牵头,联合财政厅、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开展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工作,制定赔付标准,杜绝协议承保、协议理赔现象。广西目前农业保险分为中央险种和地方特色险种。中央险种主要承保主粮和糖料蔗,地方市县险种因基础数据不足,导致存续期相对较短。
参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保险“双精准”、农业保险系统建设、“桂惠保”、“桂惠农”、新能源车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针对相关痛点,调研团队提出“科技+制度”双轮驱动方案:建议构建政府主导的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气象、农业、财政等多维度数据,通过遥感监测、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提升承保精准度;推动行业共建承保理赔规则库,试点指数保险应对小范围灾害;探索“保险+期货”模式稳定农户收益。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将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推动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等课题研究,为广西培养“懂农业、通保险、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会后,调研团参观了北部湾财险运营中心及企业文化展厅,深入了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科技应用成果。此次调研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观北部湾财险运营中心和文化展厅

合影留念
此次调研是中央财经大学落实服务国家战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调研团队一致表示,保险业要当好农业“稳定器”,既要破解当下数据难题,更要着眼长远构建可持续机制。未来,保险学院将持续跟踪广西农业保险创新实践,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撰稿:唐卓邑,王维;审稿:郑苏晋;编辑:王维;审核:郑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