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全国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保险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承办的“名家讲堂”2025年第五讲顺利开讲。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梁上坤教授以“案例研究选题与写作的探索和思考”为题作了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精算研究院副院长郑苏晋教授主持。全国五十多家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讲座。

讲座现场
梁上坤教授围绕会计领域案例研究展开分享,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选题逻辑、写作框架等维度进行讲解。他指出,当前领域内实证研究虽占主流,但开展案例研究也非常必要。尤其是在新兴现象出现、现象与已有的理论存在抵触、难以用公开数据度量等特殊情况下,案例研究能够有效弥补实证研究的局限性。梁教授强调,相比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擅长通过深度挖掘单一案例的多源证据(如访谈、调研、财务数据),能捕捉实证研究难以触及的微观理论。

梁上坤教授作讲座
梁教授表示,目前案例研究学者数量相对稀少,理论门槛较高,写作难度大等困难确实限制了案例研究的相关发展,但是在激发学术兴趣、应对新兴现象及人工智能对传统实证研究冲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仍然使得案例研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梁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案例研究经验,形象地提出了案例选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他通过格力举报奥克斯空调等案例具体解释了如何“自上而下”地从命题出发寻找案例,又是如何“自下而上”从现实“异象”出发为案例寻找理论解释,强调寻找与现实直观感受相悖的“异象”往往是案例发掘的起点。
梁教授系统梳理了案例研究的写作框架并强调,区别于简单的案例介绍,研究型案例需要明确的研究问题、扎实的理论框架构建、丰富的分析工具、严谨的分析过程以及凝练的研究贡献。他特别指出,构建清晰的理论框架是连接文献回顾与案例分析的关键环节,能有效避免论文前后脱节。此外,梁教授还分享了案例研究在写作中需注意的细节,如谨慎处理负面案例、确保证据充分但不过度解读、以及调研数据授权等问题。
郑苏晋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梁上坤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案例生动,既有方法论的高度,又紧密结合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实际痛点,对开展高质量的案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讲座作为全国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名家讲堂”2025年第五讲,为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生提供了案例研究方法论的系统指导和宝贵经验。未来,保险教指委将持续推进“名家讲堂”系列活动,助力保险学科案例研发和案例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本次讲座受到“北京‘双一流’(2022)带动市属高校发展:保险与精算人才培养与科研质量提升项目”项目支持。
(撰稿:展艺桐、王维;审稿:郑苏晋;编辑:王维;审核: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