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春风共赴新程。3月5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为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学院特推出“学两会·谈感悟·话未来”主题学习活动,邀请学院师生畅谈学习体会,共话使命担当。
3月6日起,保险学院党委每天推出一期师生学习心得,聚焦两会热点,分享思考感悟,展望未来发展。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贡献中财保险人的智慧和力量!
风险管理与保险系陶存文教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筑牢经济安全底线
在202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风险保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他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依然严峻。截至2024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突破400万亿元,金融体系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全局。李强总理指出,要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重点关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的风险隐患。例如,近年来P2P网贷平台风险频发,截至2024年,已有6000多家问题平台被清理,涉及资金规模超1.5万亿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科技手段,政府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风险积累和扩散。
此外,报告还提到要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截至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40万亿元,防范债务风险蔓延成为重要任务。通过规范举债行为、优化债务结构、强化问责机制,政府将确保财政可持续性,避免债务风险对经济稳定造成冲击。
总体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经济安全的核心任务。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机制、规范行为,政府致力于筑牢金融安全底线,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精算科学系徐景峰教授:保险业需坚守人民性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强总理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保险7次,涵盖出口信用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与责任担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体现了国家对养老保障的持续投入和重视。报告也指出,在全国实施个⼈养⽼⾦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柱养⽼保险。保险公司应积极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2025年两会为保险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险业需坚守人民性,以科技赋能、制度优化、风险防控为抓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刘钧教授:心系百姓,执政为民
今年两会传递的政策信息是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更加注重提高公民的福祉,更加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社会政策,使政府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两会针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措施有:(1)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基础养老金补助20元,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的生活水平。(2)针对养老服务,更加注重推进“时间银行”的互助保障功能,通过居民相助的方式解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中存在的照护不足的问题。(3)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加政府补贴30元。针对每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补助700元,以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不足的问题,以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的问题。(4)针对生育保险制度,提出了发放育儿补贴的政策,提出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提出了促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事业,以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以解决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问题。
注重发挥住房的居住、保障功能。两会在住房政策方面更加强调住房的居住、保障功能,注重帮助年轻人和低收入家庭实现购房的梦想,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注重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未来,我国医疗卫生政策更加侧重于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以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在大、中城市过度集中的问题,发挥医疗卫生的公益属性,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注重发挥劳动就业保障的功能。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居民就业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收入,有助于居民安居乐业地生活。劳动就业保障政策侧重于解决劳动力供给质量同用人单位需求质量不匹配的问题,以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两难问题,注重提供劳动力的职业素质。
注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是,居民依然存在着返贫的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以防止居民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
党委委员、精算科学系系主任刘敬真教授: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回首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5%,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彰显了党中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力。各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省份都提到要在2025年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同时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或是加强支持家庭养老的日间照护及短期托养等,或是关注到要完善新业态从业者等重点人群的参保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各地政府对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决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越来越完善,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保险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郑莉莉教授:科技自立自强,保险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热议焦点。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强调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等领域发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同时,如何优化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核心议题。科技创新往往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分散科技研发风险、保障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科技保险逐步成为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需要加快完善科技保险体系,推动保险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帮助科技企业应对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环节的风险。针对“卡脖子”技术突破中的高投入和高不确定性,保险可以通过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知识产权保险、责任保险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稳固的风险保障,降低科技企业的试错成本,提升创新动力。同时,政府将进一步健全科技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科技型企业深度合作,拓宽保险资金服务科技产业的渠道,让保险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保险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保险不仅要“兜底”传统经济活动的风险,也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成为驱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作为财经类高校的保险教师,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保险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安全网”作用,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中财智慧。
保险经济学学术创新团队党支部陈华教授:保险业要不断创新重新定位
今年两会关于保险方面的议题凸显了保险行业在多重社会议题中的“稳定器”功能。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存款保险等政策工具性保险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外贸突围与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养老保险、长护险等民生类保险直面老龄化挑战,通过制度优化填补传统家庭保障的缺口。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导向正从“广覆盖”向“精细化”转变,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改革和省级医保统筹,体现了对弱势群体和区域公平的关注。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需破解“开户热、缴存冷”的困局,长护险需解决筹资可持续性难题,而新兴的AI失业风险则呼唤保险业的创新响应。未来,保险业需在政策框架下,强化产品设计能力,拓宽服务边界,例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率,或探索“保险+服务”生态(如养老社区、健康管理),真正实现从风险补偿到风险减量的转型。保险业既是经济“减震器”,也是社会“黏合剂”。保险业的角色已超越传统保障,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支持实体经济、促进长期资金循环的关键力量。
精算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健副教授:科技创新
两会报告指出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力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科研人员要以更高的使命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具体到我们保险精算学科,我们要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落实好“人工智能+”行动。一方面,推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促进全社会的风险减量和风险治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社保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毛磊副教授:多种手段扩大国内消费,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经济体系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2025年的经济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报告明确指出,今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并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力争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的目标。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将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组合优势,全方位扩大国内消费和增加有效投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自身做起,扩大个人和家庭消费,为拉动内需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助力宕昌等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在工作中,我们要保持脚踏实地、拼搏奋进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2025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抗战胜利80周年。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纪委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系副主任李晨光副教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15次“养老”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15次提及“养老”一词,系统性地回应了3亿多老年人对“老有所养”的核心诉求,展现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决心与多维施策思路。报告从政策机制、服务升级等多个维度系统部署了养老工作,体现了国家对老年群体福祉的高度重视。
首先,报告明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强化了对老年群体的基础保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其次,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旨在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在养老服务方面,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服务。此外,报告强调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以解决城乡养老服务不均衡问题。同时,报告还强调加强老年医学、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
总体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养老的部署,既注重基础保障的强化,又强调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科技创新的应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颐养”目标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展现了国家在养老领域的战略眼光和务实举措。
党委委员、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 吴蓓:迎着春风,阔步向前
通过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充满信心。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者,我们要从多方面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思想引领为基础,将思想引领融入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永远跟党走,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让创新目标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以实践锻炼建平台,将专业知识与最新科技、人工智能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大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财经人才、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崔锦枫: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两会中,“科技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关键词,它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大局,也与我们保险学院的教育科研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这不仅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保险行业和教育科研领域的具体指导。
作为保险学院的博士生,我们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保险人才、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日益深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销售和服务等环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科技创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我所在的科研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保险科技创新的研究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探索出适合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于提升保险行业竞争力、优化保险服务体验的重要作用。
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也将两会精神传达给了支部的每一位党员。我们将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会,深入讨论两会精神对于保险行业和教育科研领域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更加坚定了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支部的党员们共同推动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保险专硕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黄可轶:青春奋斗 民族复兴
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专题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目标,为教育阔步迈向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广大学子既看到未来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深切感受到国家对青年一代所寄予的深切厚望。作为毕业班党支部书记,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需要每一个青年党员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奋斗方向。站在人生新起点,我们既要以“强国建设必有我”的担当夯实专业本领,推动科研学习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也要以“向下扎根”的韧劲投身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基层服务中锤炼品格;更要以创新突破的勇气拥抱变革,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探索未知。教育强国不是抽象的蓝图,而是千万青年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筑的征程。我们将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答卷!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员罗苑菁:科技创新 民生发展
通过学习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们常说“民生为大”,民生举措落地,离不开因地制宜与科学统筹。当下科技迅猛发展,民生工作做细做实离不开科技创新。例如人形机器人帮助人们解决养老难的问题、AI技术提高居民快速诊疗等服务、“远程智能手”实现远程手术操作等等。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跟紧时代步伐,学习最新科技知识,推进科技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保险学院师生;审稿:才立琴、吕丽;编辑:王维;审核:吕丽)